1984年甘肃省花卉协会成立之初,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只有16.7hm2,产值100万元左右。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省花卉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花卉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活力的朝阳产业。然而,近些年来,甘肃的花卉产业发展的脚步却越来越慢,与兄弟省市区之间都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在观念、管理、科研、建设等多方面都出现滞后发展的共同因素里。
产业规划缺失发展方向不明
花卉以独特的景观价值绿化、美化环境,给人以精神享受。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养花历史和深厚的花文化积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为花卉业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据有关经济资料分析,在21世纪**有前途的**行业中,花卉业位具第二。同时,由于我省地域狭长,地形地貌和光照、气温、土质、将于等自然条件多变组合,行成了多样的生态类型,适于多种花卉生长繁殖,因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是全国繁育花卉种球的**地区。河西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是理想的草花制种基地。
然而,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我省的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却并不理想。近日,记者也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花卉与特种作物站。站长徐琼告诉记者,过去兰州市的花卉生产销售领域在西北五省其实是拔得头筹的,然而这两年周边城市全部超越了兰州市。“过去青海、新疆、内蒙、包括西安一年四季来兰州参观的特别多,现在反而是我们去参观别人像别人学习,首先因为这些地方的定位特别准,要做什么**支持什么,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特别明确,而我们现在在花卉发展这方面并不是说思路不清而是根本没有发展的想法,不管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来说,花卉的发展没有一条列入规划中,甘肃省的发展规划中也没有一条是关于花卉发展的,因为完全没有列入发展规划中,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方向和目标,可以说是完全被忽视的一块产业。”
“今年我参与了很多旅游这方面的项目,包括兰州以外的地方,现在都存在一个‘种苗’问题,花从哪里来?从哪里买?现状就是兰州市满足不了本地需求,都要从外地去进,所有的这些花卉都是适合我们兰州市从春到秋开花的,甚至是可以越冬的抗寒性的,但是这些适合我们本地自己生长种植的花卉都没有自己繁殖生产出来。”徐琼告诉记者,作为从事花卉行业很多年的她本人来说,有时候也很困惑,全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其实很大,无论是从城市建设来说,还是美丽乡村打造来讲,花卉可能是一个新的产业的增长点,但是到现在还属于一个编外产业,所以从花卉发展角度来说,目标非常模糊。
食用花卉忽视文化功能
“兰州比较有特色的就是食用花卉发展比较快了,像食用玫瑰、食用百合,还有庆阳黄花菜食用花卉,这个是我们兰州甚至甘肃的一个特点,在全国来讲还是比较有特点比较独树一帜的,面积也比较大,在兰州市玫瑰种植就有25万亩,食用百合也接近10万亩。但是我们的食用花卉在观赏和旅游功能上下得功夫不大,实际上把它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好,比如苦水玫瑰来说,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能做生态园林建设,同时还有很好的玫瑰文化,然而我们自己没有把这个‘文章’做起来,其实我们做好文化领域这块的功能,那么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当地的效益增加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徐琼说。
据了解,近两年来,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个人采购,对花卉的需求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比如在省内的松鸣岩、嘉峪关这些旅游景点城市,花卉都是大面积的种植,而在兰州这种大面积种植的还比较少,兰州的一个乡镇种植面积基本在三五百亩,而像周边的青海、宁夏等地至少都是上千亩打造。
“从去年开始,很多的乡村和地方都要建花卉旅游这个项目,比如榆中提出的口号就是全域旅游,在兴隆山那一带重点打造花卉旅游产业。我了解的还有几个乡镇,准备打造‘花海项目’,我们叫‘花海花田’,就是通过大片种植的花卉,然后造成一个色块拼接这样一个花田,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城市和其他地方的人到乡镇去观光、旅游,主要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经济。”徐琼表示,“所有的这些,包括农村的养老地产、123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等,都离不开环境的打造,环境打造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打造,**主要就是用花卉来打造出美丽乡村概念,这一块在带动农民致富的效益方面比较大。很多乡镇对这个反应很快,基本上有点条件的都在打造乡村旅游这一块。这是今年一个比较大的趋势,花卉用量过去只注重在兰州市内消耗几百万盆用于城市的装点,预计将来几年都是在打造‘美丽乡村’这一块用花量比较大。”